什么是产品路线图?
产品路线图是Scrum团队用来分享和讨论产品高层级规划的可视化工具。通常,路线图包含潜在的产品目标(Product Goals)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待办项(Product Backlog items),这些信息最终会纳入团队的产品待办列表中(Product Backlog)。
产品路线图勾勒出产品的高层级发展方向,它至少应该包含以客户为导向的预期成果,和为实现这些成果的潜在实验方案。路线图上需要体现优先级顺序,但不必包含具体日期或时间框架。
有效运用产品路线图
Scrum团队可以利用产品路线图来沟通、讨论并优化实现产品愿景的工作计划。要有效运用路线图,团队需要通过它传达实现长期目标的战略路径。为此,Scrum团队必须做到:
- 定期更新和改进路线图。这可以在精化产品待办列表时发生,也可以在Sprint Review中讨论不久将来的前景时进行。
- 保持高层次和轻量级。这有助于团队定期轻松地做出改变,并允许团队内部以及与利益相关者讨论即将到来的机会。当这些互动得到适当引导时,可以帮助创建一致性。
- 关注目标而非细节。这种方法在调整路线图时给你更多的灵活性,在讨论潜在实验时也更加富有创造力。
要创建一个专注于目标的路线图,它应该回答如下问题:
- 当前客户体验到的结果与他们希望体验的结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距(Gap)?
- 下一个能够帮助缩小这些差距并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目标是什么?
- 哪些实验可能有助于验证我们的假设?
请确保团队在路线图中明确沟通当前考虑的假设和实验,以验证相关前提假设的有效性。通过将这些假设和实验呈现在产品路线图上,可以提升产品战略意图的透明度。
在循证管理中,这体现了“未实现价值”的概念,即客户当前体验到的结果与他们希望体验的结果之间的“满意度”差距。
避免产品路线图的常见误区
产品路线图若能用于提升透明度、促进团队就价值交付实验展开对话,便可成为Scrum团队的高效产品管理工具。但若使用不当,非但无效,反而有害。
以下是使用产品路线图时需警惕的典型误区:
1. 将路线图用作项目计划或功能清单
这种计划驱动型方法适用于确定性环境,但在需要敏捷应对的复杂多变场景中,会阻碍团队根据新认知灵活调整方向。
2. 制定长期限定的路线图
虽然不同团队和组织的目标各异,但制定跨年度(甚至多年)的详细路线图,本质是假设市场环境不会变化。这种注定失效的规划只会浪费资源,不如将精力投入更有价值的领域。
3. 过度追求细节呈现
有效的产品路线图应聚焦于填补客户满意度差距的目标,保持以成果为导向的讨论。过度细节化的路线图会阻碍利益相关者理解战略全景,削弱其参与愿景共建的能力。
4. 视路线图为固定承诺
路线图虽能辅助团队与利益相关者规划短期工作,但绝不可视为刚性承诺。随着产品增量交付获得的客户洞察,路线图必须保持动态演进。
5. 把路线图当作头脑风暴板
产品路线图必须与产品战略、企业整体目标保持对齐,所列实验都应为验证战略假设而设计,而非随机想法的集合。
一个避坑方法是:始终确保路线图聚焦目标与客户价值成果。检验标准很简单——对每个条目追问”为什么”。若无法说明商业价值,那它很可能只是待建功能,而非真正的目标。